《午夜凶铃》到底恐怖在哪?

电影影评 • 825次浏览

《午夜凶铃》中贞子爬出电视机的一幕实际上是编剧自己的创造。

日式恐怖电影,在日本有一个专门代名词:J-Horror。1998年的《午夜凶铃》可以说是90年代风靡日本的日式恐怖电影的巅峰,时隔多年,我们专访了《午夜凶铃》的编剧高桥洋,他的从影经历贯穿了J-Horror发轫与巅峰时期的90年代,与中田秀夫、鹤田法男等一起奠定了J-Horror的表现方式,作为在场者,为我们揭秘了日式恐怖电影的根源,他的个人经验、80年代的神秘学文化、以及欧美鬼怪电影对日式恐怖的影响。


电影《午夜凶铃》(1998)

原作 / 铃木光司

导演 / 中田秀夫
编剧 / 高桥洋
主演 / 松岛菜菜子、真田广之、竹内结子、中谷美纪 

电影版《午夜凶铃》系列,虽改编自铃木光司的著名小说,实际上却是脱胎换骨的新作品。

电影版最重要的三个改动,首先就是将主人公从男人改为女人,因编剧高桥洋和导演中田秀夫都认为,母爱比恋人之间的爱情要更加无私,以这种无私的爱为基础,后面故事的展开才有利。其次,电影中删掉了原著中主要的推理过程,改编成完全意义上的“恐怖片”形式。第三,关于那盘关键的诅咒录像带,电影中更强调它的非人造感,为贞子增添了更多的神秘氛围。

《午夜凶铃》剧照

专访/高桥洋

高桥洋

日本电影导演、编剧、电影批评家。1959年出。高中时代开始拍摄8毫米电影,大学时代加入早稻田大学电影研究会。1990年以电视作品《离婚·恐婚·连婚》的编剧的身份出道,与中田秀夫、鹤田法男等多位导演合作拍摄恐怖片,经典作品包括《女幽灵》、《午夜凶铃》等。2004年起自己担任导演,陆续发表《塞多姆之城》《疯狂之海》《恐怖》《旧统治者的圣诞颂歌》多部作品。

特摄剧对高桥洋的影响

《镰鼬》那一集,开头就是一个走夜路的女人身体突然就被四分五裂了,有一块还咚的一声掉进臭水沟里。每当遇到同时代的创作者,我一定会提及这段影响我颇深的剧情。

我觉得这个世界之外有着人类无从得知的世界,这种感觉就是通过亚瑟马晨的小说培养起来的。比起《弗兰肯斯坦》或《吸血鬼德古拉》这类传统的恐怖电影(在日本叫作怪奇电影),我更喜欢异界或灵异带来强烈恐怖感。


《怪奇大作战》(1968年)

“看了录像带后的第7天就会死”


《午夜凶铃》剧本封面


《午夜凶铃》剧本内页

对于心灵恐怖剧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如何向观众展现幽灵的真实性。说起最恐怖的幽灵,在日本就是歌舞伎《四谷怪谈》中古老的女幽灵了。或许可能并不是只在日本,只要是有女性长期受压迫的历史背景,都会诞生这样的元心理学文化吧。

比起死亡,见到贞子更加恐怖。当时这些想法还不怎么能被理解。差不多都在想要怎么拍因“诅咒录像带而死的人,还有尽管年糕噎在喉咙非常痛苦,看起来也和普通人一样”。于是边考虑要拍摄什么,边与工作人员形成了共同的认识。由此,展现出来的就是临近死亡之前贞子越逼越近的那段高潮。最重要的是“诅咒录像带”不是人工制造的,而是偶然录下的好像是真正存在的实物。这是将我自身的恐怖回忆碎片以不拘于常理的形式构成的情节。比方说,戴头巾的男人指着什么东西的那段,那是取自当时的电视新闻“宫崎勤事件”的犯人指认犯罪现场时,站在那里用手指着什么的那一段映像。犯人穿着连帽白夹克遮着脸,那种姿态让我觉得异样且不吉利,后来就运用到了那个戴着头巾的男子的形象上。

《午夜凶铃》剧照

然后这个白色的灵体逐渐变为人的形态慢慢逼近屏幕,还用低沉的女声说“你相信幽灵吗?”然后画面就中断了。我到现在还不能确定那到底是什么。是什么节目的插播广告吗?可是当时只是黑白电视刚刚普及到一般家庭的时代,会有插播广告吗?熟悉的人跟我说,难不成是当时正在播放的幽灵电影《鬼魂出没》(The Ghost of Sierra de Cobre)(导演是做过《迷离档案》制片人的约瑟夫·斯蒂凡诺)的预告吗?但是我看了一下,感觉还是和记忆中的不太一样。这就跟《女幽灵》中主人公导演所说的儿时见过的无解电影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其实《女幽灵》和《午夜凶铃》都是基于我自己的那段经验写成的。在《午夜凶铃》中,我就是想尝试一下我小时候看到的那个白色灵体一样的东西突破屏幕之后会是什么样。实际上,我小时候一直觉得站在电视机前都很可怕。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那个无解的画面又会出现。

《午夜凶铃》剧照

那种和人类未知的另一个世界相接触的感觉。比方说,我常常在深夜慢跑,途中会经过大型神社。有时会被那里是人类不应踏足的“神域”这种感觉所包围。我会被“不能再在这里呆着了,要是留下的话恐怕会有什么可怕的东西出来,也有可能就是现在!”这种感觉包围,然后我就只能用尽全力跑出去。我也不是常有这种感觉,其实就像是与某种节奏的波长冷不丁地同步了。我是完全没有灵力的,所以对我来说,比起恐怖片的题材,最重要的是这种恐怖的感觉。如果能传递这种感觉的话,对我来说,它也就是合格的恐怖电影了。

《午夜凶铃》剧照

日式恐怖片一般以恶魔、幽灵为中心,前提是人类无法战胜幽灵。就这个意义上来讲,日式恐怖片绝对是非人类的。

日式恐怖是不是诞生于日本传统文化?其实并不是这样,我想告诉他们我这些都是研究你们的文化得来的。其实是他们忘记了自己的文化。实际上《猛鬼屋》和《无辜的人》公开发表的时候并没有大卖,也没有造成大的潮流。欧美方面总是不太能接受从正面描写幽灵,他们更愿意接受怪物、恶魔、变态杀手、僵尸这类东西。

日式恐怖最大的发现或许就是“幽灵是可怕的”了。即使是在日本,日式恐怖片出现之前的幽灵也只是传统怪谈中手上满是污垢的东西而已。日式恐怖片将这些东西作为真实的恐怖之物进行了二次创造。


《猛鬼屋》(1963)剧照

如果说60年代是手冢治虫代表的“儿童文化的黄金时代”的话,那么经济高度增长的负面开始显露的70年代,则为神秘文化提供了更加真实的、充满黑暗残酷感的原材料。

恐怖片的题材并不是保证“恐怖”,而是产生能将“可怕”这种感觉崭新地表现出来的题材,所以就算是人情剧的形式也好,只要它十分可怕的话,对我来说,那就是恐怖电影。

自从觉得幽灵变得不再吓人之后,我发现人类情感中有着很可怕的东西,但我并不是指大家常说的“最可怕的是人”这个意思,而是人心中谁也不知道的某处。